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人妻电影,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乱子伦as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亚洲成aⅴ人片久青草影院按摩,亚洲黑人巨大videos

古詩 > 詩人介紹
詩詞工具全集 查詩詞 查詩人
魏禧 wèi xǐ
魏禧(1624年3月2日~1680年11月17日)明末清初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散文三大家,與兄際瑞、弟禮合稱寧都三魏,三魏兄弟與彭士望、林時益、李騰蛟、岳維屏、彭任等合稱易堂九子。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江西寧都人,明末諸生,明亡隱居翠微峰勺庭,人稱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以文會友,傳播其明道理、識時務、重廉恥、畏名義的學說,結納賢豪,以圖恢復。他的文章多頌揚民族氣節(jié)人事,表現(xiàn)出濃烈的民族意識。還善于評論古人的業(yè)跡,對古人的是非曲直、成敗得失都有一定的見解,著有《魏叔子文集》。
本名: 魏禧
字號: 字冰叔,一字叔子,號裕齋。
所處時代: 明代
民族族群: 漢人
出生地: 寧都縣
出生時間: 1624年3月2日
去世時間: 1680年11月17日
主要作品: 登雨花臺,大鐵椎傳
主要成就: 散文家,與汪琬、侯方域并稱“清初三家”
關于魏禧的介紹

生平

早年求學  明熹宗天啟四年正月十三日(1624年3月2日)魏禧出生在江西省寧都縣城的一個富有家庭。父親魏兆鳳,字圣期,號天民。為人樂善好施,急人之難。崇禎初,學使陳懋德推薦兆鳳,詔舉孝友廉潔。不久,又推舉他為師儒,通過巡撫葉成章上奏朝廷,天子遂下詔征聘。兆鳳“以時方重資格,朝廷多黨人,雖出,志不得行,俱不就”。當時學者稱兆鳳為“征君”。魏禧從小體弱,隨父讀書,就學鄉(xiāng)里,他聰穎好學,博聞強記,才氣過人,“十一歲補邑弟子,冠其曹”。他性格慷慨自信,樂于為人排憂解難,而且還喜歡與人談論軍事。孫靜庵在《明遺民錄》中評價他“善擘畫理勢,事前決成敗,懸策而后驗者十常八九”。他的這種預見性和洞察力不僅贏得同伴的信任和尊重,而且為以后安身立命,謀劃隱居翠微峰打下基礎。少年時代的魏禧有過遠大抱負,十四歲時求學于同里楊一水先生門下,致力于科舉考試,希望有朝一日金榜題名,成為國家有用之才。據(jù)楊墓表記載:先生諸弟子中,禧最晚進,事先生以諍子自任,常面諍先生,先生大悅,奇之,自是無大小事必盡言。然而1644年甲申之變使他的科舉幻想破滅,此時他年僅二十一歲。他深痛國亡,把甲申之變歸罪于科舉“不得實用之才,有負朝廷”。于是棄科舉,跟從姐夫邱維屏研習古文,從此走上了另一條治學之路。

據(jù)山抗清  順治二年(1645)七月,由于南明降清將領引兵進入江西,江西人民的抗清斗爭蜂擁而起。江西北部早在北京陷落前即遭張獻忠部隊的劫掠,因而軍事力量削弱,地位動搖,在左良玉軍持續(xù)過境以及清軍自武昌進行追擊時,則幾乎完全瓦解。順治三年,江西北部諸郡相繼被清軍攻破,戰(zhàn)事移到贛南地區(qū)。江西南部南安、贛州二府是抗清斗爭最激烈的地區(qū)。魏禧曾說:“贛州十二屬邑,皆負山依阻,地迫閩粵,故昔稱多盜,而天下稍稍有事,則蟻聚蜂起,揭竿假名義者,不可勝數(shù)?!币虼诉@一帶農民具有強烈的反抗精神。清軍進占江西以后,他們勇敢的擔負起抗清使命,組織各種武裝,抗清起義大小數(shù)十處,遍及瑞金、石城、興國、龍南、贛州、寧都等地,這些隊伍同福建、廣東的農民抗清斗爭遙相呼應,聲勢很大?! №樦稳晔?,經(jīng)過半年的圍城之后,贛州的戰(zhàn)事異常慘烈。清軍攻入贛州后,南明隆武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楊廷麟督鄉(xiāng)勇巷戰(zhàn),兵敗投塘自盡。寧都一帶饑民和抗清武裝并起,他們占據(jù)城鄉(xiāng),斗爭激烈?! 幎嫉靥広M南山區(qū),交通不便,信息閉塞。當明崇禎帝自縊的消息傳到寧都時,魏氏父子“日往公庭哭臨,食不甘味,寢不安席”。隨后,清兵入關奪取了北京政權。魏禧與原兵科給事中曾應遴等當?shù)毓偌澮坏?,積極籌劃起兵勤王,其父魏兆鳳首先破產(chǎn)相助,招募兵丁維持寧都地方社會秩序。社會的動蕩不安,盜賊蜂擁而起,使許多有識之士希望通過團結互助結寨自保。寧都城西郊四十里有座金精山,周圍數(shù)十里奇峰林立,著名的有十二座而翠微峰居其首。翠微峰是由許多壁立千仞的巨大石柱組成,由于數(shù)千年的風化,四面懸崖絕壁“削起百十余丈”,山勢險峻,易守難攻,是一個避世隱居的理想之地。于是“事會盤錯,指畫灼有經(jīng)緯,思患豫防,見幾于早”的魏禧,選中了這遠離塵囂的“金精山第一峰”。變賣家產(chǎn),雇人開鑿石級階梯,直通山頂,然后在山頂辟平地筑屋,挖池蓄水,種植蔬菜、谷物。他的同鄉(xiāng)曾燦、邱維屏、李騰蛟等人也出資相助。順治三年,清軍進攻贛南,寧都局勢陡然緊張起來,為避戰(zhàn)亂,魏禧和幾位友人舉家隱居翠微峰。魏禧還派人在險要處置閘守望,并制訂了嚴格的入山規(guī)約,如陌生人須由山寨人員陪同且不得帶刀上山,黃昏后緊閉寨門等,使山寨更為安全,不受戰(zhàn)亂兵災的侵擾。其后寧都數(shù)次遭受戰(zhàn)亂,1650年清軍攻下農民軍占領的寧都縣城后,竟屠城,而翠微峰得以獨完。營建翠微峰一定程度上顯示出魏禧作為軍事謀略家遠見卓識的軍事才能,《贛州府志》評價其“最辨古今得失,指陳時事,廉利透聞,獨出手眼”。

治學游歷  明末大儒顧炎武曾說過:“獨學無友,則孤陋而難成,久處一方,則習染而不自覺……若既不出戶,又不讀書,則是面墻之士,無濟于天下”。“性慷慨,尚氣節(jié)”的魏禧深知交友的重要,他與兄祥、弟禮互為師友,三兄弟以文章聞名海內,人稱“寧都三魏”。他姐夫邱維屏學識淵博,尤其精通古文,無師自通西洋算術。除此之外,他在隱居前就已結交了一批志趣相投人士,像“有儒者風,性誠厚愛人”的李騰蛟;“性情豪邁,性命肺腑之交”的同學曾燦;“重道義,有膽識”的彭任;政治閱歷豐富,氣宇非凡,“遇事感慨激昂”的南昌士人彭土望;“結交甚廣,慨然有當世之志”的明宗室林時益(原名朱議滂,字確齋,明亡后更姓林),隱居翠微峰后他們經(jīng)常圍坐在一起讀史,討論《易經(jīng)》,并把讀書之地命名為“易堂”。人們稱他們?yōu)椤耙滋镁抛印?。魏禧所交的契友,有以謝文存為首的程山七子,宋之盛為首的髻山七隱,陳恭尹為首的廣東北田五子,還有方以智、屈大均、姜宸英、惲日初、顧祖禹、施閏章、汪琬等。他交友的宗旨,一是在治學上能“相互切磋”,以便采他人之長,集思廣益;二是在政治上還有隱蔽深遠的意圖,即多方結交那些“他日可為國家受大任,為生民匡大厄,足以濟天下事”的朋友,一朝天下有變,時機到來,便可團結起來實施復國的大業(yè)。魏禧把見到彭土望、林時益比作“發(fā)醯雞之覆而見天,取眢井之蛙而投之江河也?!倍宜M柚诹謺r益明室后裔的影響力,以翠微峰為基地建立一個秘密的反清復明團體?! ∧钅畈煌鼜兔鞯奈红肿匀坏貙⒈鴮W作為其一生治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他留心軍事之學,于康熙六年(1667)編成《兵謀》、《兵法》。魏禧在《兵謀》中將《左傳》用兵謀略概括為32種,各用一個字命名;在《兵法》中將《左傳》用兵之法歸納為22個字。他在對每一種兵謀、兵法作簡短的解釋之后,例舉《左傳》中若干戰(zhàn)例逐字加以說明,由于篇幅較短,沒有分篇、章詳細論述。魏禧軍事著作中包含一些樸素的軍事辯證法思想的用兵之道,與《孫子兵法》是一脈相承的。他把研究兵法和復興古文結合起來,主張寫有用于世的經(jīng)世文章,魏禧寫出一批經(jīng)濟世務的政論性散文,如《制科策》、《限田策》、《奄宦策》對當時的科舉、田畝、官宦制度提出了改良主張。當時天下講學,獨易堂以古人實學為宗旨,提倡讀書經(jīng)世風氣之振,由禧為之領袖。明末四公子之一方以智到翠微峰時感嘆,“易堂真氣,天下無兩矣?!薄 ∏宄踝儊y蜂起,清政府于順治二年下了“剃發(fā)令”,男子不剃發(fā)者,“殺無赦”。這時魏禧等易堂九子只好隱居翠微峰自保,但時日一長,他們醒悟到僻居贛南,終不為人所知,“閉戶自封”,難免會“封己自小”。魏禧認為學問必須通過閱歷和實踐,深感足不出戶,難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同時為了更廣泛地結納各地的抗清志士,考察江浙一帶的地理形勢,以謀求恢復明朝的根據(jù)地,進行深入隱蔽的反清斗爭。魏禧在三十九歲后先后四次到吳越等地交游考察。他每到一地必定訪問名士,拜謁忠烈遺跡。與徐枋、金俊明、李天植、槁木等明遺民交結往來,頗得海內學者賞識,時稱其“有古宰相才度”。魏禧的江淮吳越之游既是為了向社會生活學習、向他人學習,又是一種含有隱蔽反清意圖的舉動。經(jīng)過一番游歷,魏禧慨嘆天下人才萎靡魯莽,潰散無成時指出“方今之士,志弱者以天下事為難為,而吾非其人;志強者易視天下之事,不自知其不足?!蔽红圆家陆惶煜沦t士,他所處境遇是困難而復雜的??滴跏吣辏?677),嚴沆、余國柱、李宗孔等舉薦魏禧上京應試為博學鴻儒,他堅辭不就,不肯仕清。由于清朝統(tǒng)治趨于鞏固,民族矛盾已開始轉化,階級矛盾又在趨向緩和,全國反清形勢轉入低潮,因此他的活動沒有取得實質性結果,魏禧于康熙二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病逝于江蘇儀征游歷途中,終年57歲。

文學創(chuàng)作

散文  魏禧四十歲始游歷大江南北,所至結交皆明遺民。康熙十八年詔舉博學鴻儒,禧以疾固辭。兩年后死去。禧早年有志仕進,且富謀略,論事縱橫排擠,策劃卓有經(jīng)緯。甲申乙酉后,一變初衷,自以病放廢山中三十余年,對清王朝始終持不合作態(tài)度,表現(xiàn)了對故國始終不逾的感情。以歸隱和游歷為標志,魏禧散文創(chuàng)作,可分三個時期,各有著不同的特點。開始,治四書,則求其意義廣博而喜議論。認為文旨惟經(jīng)義可以無所不盡,致力論策制科,并以余力間為雜體,于經(jīng)義外,搜覽諸子史漢唐宋大家及其他雜藝之文,尤好《左傳》和蘇洵的文章,為文崇尚雄健。其制藝不模仿先輩,多宏肆浩瀚之文,幾同于論策。同時,他又認為文不必求工,只求不湮沒論點,“使無遁理而已”(清道光二十五年易堂版《寧都三魏全集.魏叔子文集》卷首《自敘》)。及至隱居后,盡棄時文,為古文辭,方更講求文章法度,于是能自削議論之繁博而精杰益出。游江淮吳越間,則多煙波嗚煙之作,有一唱三嘆之聲,又幾近歐陽修的風格。然而精悍之氣,逼出眉宇,仍不可馴伏。《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古文一脈,至清初“學者始復講唐宋以來之矩矩矯”,而汪婉與“寧都魏禧、商丘侯方域稱為最工。然禧才縱橫,未歸于純粹”,雖對禧有微詞,但卻也精當?shù)刂赋隽宋红砧T百家、兼收并蓄的文風?! ∥红L于見識議論及有意于用世的寫作特點,突出地表現(xiàn)在他的論說策議中。其短篇史論,尤有特色,抓住一人一事,覽古鑒今;筆力挺變,尺幅中如有龍蛇不可控攫。如《留侯論》踔厲風發(fā),堪與蘇軾相敵;《伊尹論》贊吊民伐罪而不拘君臣之序,洗發(fā)剴切,邏輯嚴密;《陳勝論》馳驟頓挫,一語破的;《晃錯論》千委萬曲,辨析精詳;皆各得其妙?! ∥红⑽闹懈氖莻饔浳模ㄟ^作傳涉及到社會生活許多方面。他描繪過明季酷烈的朝政;對大吏貪縱、小吏肥俊削、細民無依、官逼民反的階級矛盾有著清醒的認識。而主要是他深抱亡國之痛,為抗敵殉國和堅持志節(jié)之士作傳,如《江天一傳》、《明御史何公家傳》?! ∮行﹤饔泴懮搅蛛[逸、俠客壯士的義行異事。如《高士汪風傳》、《大鐵椎傳》,題材不同,一系行蹤飄忽,清高磊落的隱士,一系勇武非凡,不為世用的力士。魏禧既推崇前者恥于事清的操守,復將后者比之博浪沙椎擊秦皇的俠客。其寫作用意是顯而易見的。他如《賣酒者傳》、《瓶庵小傳》、《獨奕先生傳》、《謝廷詔傳》等,記述某些市井奇人的所作所為,寓意精深,饒有情趣??傊?,他的傳記文風格多樣,章法不一,最能表現(xiàn)他師承古人而不依傍古人、文隨意盡、善變?yōu)榉ǖ膭?chuàng)作態(tài)度?! ∥红臄⒂浳囊渤戇z民志士,哀“賢人凋喪,同志寂寥”,感慨激昂而又低回往復,兼有歐、蘇之長。他于哀情文主張文貴質樸,不必以痛哭見哀;以為韓愈《祭十二郎文》工于文而情以微。因而他以敘事為抒情,如《哭萊陽姜公昆山歸君文》,情事惝恍,纏綿悲愴,即體現(xiàn)了這一特點。魏禧敘記文無論狀物寫景,敘事記人,都顯得搖曳生姿,意味無窮。他的《吾廬飲酒記》、《白渡泛舟記》情景交融,清新委婉,旨趣瀟灑。《宛臬記》斑駁奧秀,酷似柳宗元山水記。《翠微峰記》以敘事為山靈添色。《吾廬記》以記人使題旨生輝。魏禧還有大量畫記,不僅描風鏤影,且以議論畫意取勝?!读且聢D記》細碎敘寫而鉤連繩貫,筆筆變化,無一雷同。著意處如畫龍點睛,不著意處似頰上三毛,神態(tài)自現(xiàn)?!懂嬝堄洝犯卸S之,取喻刻深而轉折無跡。魏禧敘記文能將尋常題材寫得不落俗套,往往得益于議論,翻空出奇,令人耳目一新。  魏禧散文創(chuàng)作,不斷取得蜚聲文壇的成就,這和他的日臻完善的古文理論是分不開的。其中有些觀點,至今不失為真知灼見。他認為“文所以可傳,中必有物。” (《日錄.雜說》)他不僅批評為文不顧法度、師心自用,如野戰(zhàn)無紀之師。且又反對株守古人之法而“中無所有”,指出要合古人之法而不效優(yōu)孟衣冠,知文章之法有常有變?!胺鼞獢嗬m(xù)”是常法;為文者“中有所得”,興會所至,得意疾書,不汲汲于常法而能自合于法度,是以善變?yōu)榉ā7ㄖ?蓪W,法之變須從“文外求法”,加強思想文化修養(yǎng),方能“神而明之”。為此,他依據(jù)明理適用的易堂學旨,提出“積理”、“練識”的辯證主張,認為積“理”可使“識”不墮入嗜新逐異;“理”若未明,又應著重練“識”,其須考察“市儈優(yōu)介大猾逆賊之情狀”(《宗子發(fā)文集序》)。這樣,“理”,才不致空疏無用。魏禧的觀點代表了清初文論中理識法相結合的傾向,在當時有較大的影響。

詩作  魏禧詩歌的成就不如散文,然亦不乏可傳之作。易堂諸子以其四言為絕調,謂為奇峭古奧跳脫,不欲擬樂府而干漢魏。實則四言擬古痕跡太露,不及五七言。他的詩歌理論和散文一樣,主張興屬而辭工,以理識為歸;創(chuàng)作上取材廣泛,變化多端。其詩作有沉郁雄健之氣。如《讀〈水滸〉》,歌頌梁山英雄能夠同饑寒、共生死,同時鞭撻以詩書道德掩其惡的當世權貴;《賣薪行》、《出廓行》、《入廓行》、《從征行》、《孤女行》等篇則反映了當時貧民的生活圖景,也顯示出作者對世事的沉痛感觸。

人物年表

1633年 學為制舉文1634年 補弟子員,冠其曹1637年 受學于楊一水先生。始得羸疾,后一生參術不離口1638年 娶謝季孫為妻1640年 傳道人陰事,驚慚欲死1642年 讀書于蓮花山1645年冬 購翠微峰1646年春 遷翠微峰1647年 棄舉業(yè)1647年6月 始編次文集外篇 始于家姊夫(邱維屏)學古文1648年 建勺庭1653年 始授徒水莊1654年2月 父魏天民卒,葬遠祖墳旁1655年6月 母曾氏卒,葬李村。冬,家失火,天民遺物盡毀1656年 守制水莊1657年11月 展父天民墓1662年 始出游吳越1664年 兄子世杰編次叔子文集1674年3月 水莊擁曝軒落成。9月 女靜言卒1675年9月5日 于翠微峰險墜崖1678年 被薦舉應博學鴻辭科試,以疾辭不就,晚年有頭風癥狀,頗為所苦。1680年11月17日 病逝于儀征船上1681年1月6日 妻謝季孫絕食卒于內寢1681年3月29日 柩歸寧都,與妻合葬城南下螺坪始祖墓旁。“婢妾人凡四五,卒未有子”,弟禮子世侃過繼為魏禧嗣。